我院唇腭裂中心荣获“2019敬佑生命 ? 荣耀医者——金牌团队奖”
日期:2019-11-28 0:00:00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我院唇腭裂中心荣获
“2019敬佑生命 • 荣耀医者——金牌团队奖”
2019年11月27日下午,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报告厅内,高朋满座,熠熠生辉。在华丽的乐章声中,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伙伴医生联合主办的“健康中国•法治保障”暨“敬佑生命•荣耀医者”2019第四届公益活动年度盛典隆重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唇腭裂中心尹宁北团队荣获荣获“金牌团队奖”。
他们,用精湛医术和优质服务不断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他们,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医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
理论创新是临床发展的驱动力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唇裂治疗发源地,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卫生部级科研项目17项。尹宁北主任的“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生”技术令唇裂及其继发畸形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近100年来,唇裂及继发畸形的修复经历了十几代人的努力,但始终缺乏突破性进展,治疗效果仅停留在“基本修复缺损”的层面,远未达到“接近正常”的要求。因此,唇腭裂治疗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医疗公益水平的标志之一。
实现弯道超车要创新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八大处整形医院)唇腭裂中心创建于1957年,在业内被视为中国唇腭裂治疗的发源地。创始人宋儒耀教授是中国整形外科的缔造者,也是我国唇腭裂修复领域的奠基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2006年,尹宁北教授担任中心主任,带领着一支年轻的队伍踏上征程
在带领科室发展的13年间,尹宁北教授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重要问题的根本性解决,从来都不是在该问题发生的层面上完成的,而是必须站在更高的维度上俯瞰,‘降维打击’。所以,要想实现我国唇裂治疗水平在国际领域的弯道超车,仅依靠对国外技术手段的‘改进’是不可能做到的;真正需要的是中国自己的原始理论创新。”
长久以来,唇裂治疗的关注点被局限在皮肤切口设计方面,肌肉层面的手术修复技术一直未能得到充分重视。临床工作中,大量的手术病例让尹宁北教授注意到一个现象,当肌肉张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改变时,唇鼻轮廓也会随之变化,即唇鼻的形态结构和肌肉固有张力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尹宁北教授相信,唇鼻肌肉内应该存在一些尚未明确的结构关系,这个未知结构必定与体表形态产生关联。
临床效果是“试金石”
尹宁北教授常教导学生们要具备“见他人所不见”的能力,也就是要学会“因为相信而看见”。绝大多数人信奉“眼见为实”,他们是“因为看见而相信”;与之相反,“因为相信而看见”是一种逆向的思考方式,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引导尹宁北团队成功地建立了一套全新的整形外科理论体系。通过近十年来对唇鼻肌肉不懈的基础研究,团队根据逻辑关系建立了“1.肌肉的解剖学-2.三维组态模型-3.生物力学模型-4.有限元分析-5.临床验证”这样一条完整的科研证据链,肌肉间复杂的张力线结构终于被发现了;正是这种不为人知的生物力学结构,决定了不同人种和个体唇鼻外观所呈现的不同形态特点。
据此反推,按照生理状态下的张力线特点对唇裂患者的肌肉进行重建,便能够实现形态和功能的同期修复。由此,尹宁北团队提出了“唇鼻肌肉复合体张力带”这一高度创新性的理论,并在该理论基础上衍生出了整套“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生”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唇裂及其继发畸形的治疗效果,在国内外唇腭裂治疗领域引起了极大反响。
对于新的理论和技术,临床效果是真正的“试金石”。利用“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生”技术,不仅能够准确重建人中嵴、人中窝、唇峰、唇珠、鼻槛和鼻翼等修复难度较高的细节结构。更有意义的是,力学平衡的重建对唇鼻正常发育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有效减少了畸形矫正后的复发。该术式在业界广受认可,2017年,尹宁北教授凭借这一手术技术在全国整形美容与修复手术演示(鼻整形)大会中获评第一。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的教学医院派人前来进修,其中包括美国、法国和印度等国的整形外科医生。中国医师提出原创性的西医外科理论并取得临床成功,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用双手助力微笑
理论创新的魅力在于它具有显著的延展效应。在“唇鼻肌肉复合体张力带”理论的基础上,尹宁北团队对口角、鼻唇沟、泪沟等面部其他部位进行了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研究,实现了肌肉张力带理论的临床多领域拓展应用。目前根据该理论已开发出近40种原创的整形外科手术技术,解决了许多国内外临床上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被国内多所院校应用于教学和临床实践。
理论创新也会经历“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唇鼻肌肉生物力学仿生”技术的核心目标是重建肌肉的固有张力系统,但实现的前提是重建后的肌肉具有正常功能。手术操作不当造成的术后肌肉缺血或失神经支配将直接影响其功能状态,因此术中神经和血管的保护程度关乎手术成败。为了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团队对唇鼻部肌肉的血管和神经分布进行系统研究,获得了高质量的解剖学证据,并与具体的肌肉瓣设计相结合,基本确定了手术操作的危险区和安全区,保证了重建后肌肉的功能恢复。有了神经、血管分布的理论补充,“唇鼻肌肉复合体张力带”理论实现了自我发展和完善,并且帮助临床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力学仿生修复”。
为充分实现理论及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尹宁北教授作为美国“微笑列车”专家组成员,多年来负责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唇腭裂手术质量把控。团队秉承“授人以渔”的理念,先后举办了多次讲座和学习班,并赴新疆等地参与“微笑列车”手术培训演示,将最新的治疗理念和技术要点传授给业内同行,为国内的唇腭裂治疗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尹宁北团队所开创的理论技术体系与传统中医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并未满足于“因为相信而看见”,而是进一步完成了从前者向‘因为看见而相信’的理性回归,也就是依据西医的研究方法实现了科学验证,并提供由理论到外科技术、进而由技术到临床效果的逻辑完整的证据链。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我们应当坚定“四个自信”,理论创新是文化自信的产物,它能够催生技术创新,让临床工作者在更为广阔的领域内更好地服务患者和社会。